新質生產力培育“新賽道”,股份行如何破題?

如果評選2024年度十大熱詞,“新質生產力”必然榜上有名。全國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被列為今年十大任務之首。
隨著新質生產力培育大幕正式拉開,金融機構也迎來了新機遇。如何賦能新質生產力,尤其股份制商業銀行如何順勢而為做好科技金融,既是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職責所在,也是應對市場挑戰所需。
以總部在浙江的浙商銀行為例,該行從社會價值向度出發系統化推進科技金融,從新舊動能轉化推動發展模式轉化,從新技術發展推動新業態、新質生產力形成,走出了市場突圍的新生之路。
方向:新質生產力已成“風口”
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征,是新時代背景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和推動力量。
在服務新質生產力中,金融發揮著重要作用。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科技金融列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提出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3月1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聚焦科技創新、“專精特新”和綠色低碳發展,以及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外貿等領域小微企業,健全專業化服務機制。
4月初,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勢,不可擋。服務新質生產力已成為“風口”。
在此背景下,股份制商業銀行應順勢而為,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和監管部門要求,大力發展科技金融,重點聚焦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數字化改造、戰略新興產業等方向。
此外,在負債端成本居高不下,資產端收益下降的大背景下,應戰息差收窄是銀行機構繞不開的一道坎。而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力科技金融,這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提供了新路徑。
分析:挑戰幾何?
股份制商業銀行一直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為使命,但真正要做到在信貸上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臨著諸多掣肘。
信息不對稱。股份制商業銀行很難獲得高端產業的核心數據,銀行與產業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存在數據獲取不全或信息滯后、參考價值低等問題。
產業專業性強。新質生產力所涉及的產業大多為“專精特新”的高端產業和引領未來的前瞻產業,有一定技術門檻,專業性較強,需要銀行從業人員具備對行業發展的熟悉度、對行業動態的敏銳度、對行業前景的前瞻度等綜合能力。
價值難評估。“高精尖”科創類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產、重技術”的特征,作為其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產權,金融機構很難對其價值作出準確評估。
缺少抵押物。新質生產力所涉及的產業大多為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金融機構對科技型企業進行信貸投放,缺少“可見”的抵質押物,而更多的是依靠“無形”的知識產權。
收益見效慢。科創類企業具有高投入、長周期、慢回報等特點,這也意味著銀行機構信貸投入,往往短期內很難獲得回報。
風險把控難。科創企業往往具有“高不確定性、高波動性、低擔保”的風險特征,由于其缺少信用、經營、風險方面的記錄,缺少必要的增信措施,加之科創類企業創立初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給商業銀行把控風險帶來了挑戰。
策略:做難而正確的事
當前,金融機構服務新質生產力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已有不少銀行利用自身優勢進行了積極探索。
作為總部位于民營經濟大省浙江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長期以來,浙商銀行積極踐行科技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
據了解,近年來浙商銀行系統化推進對科創類企業的支持,設立科創專營支行,形成了“六專”體系,即設立專營的組織體系、專享的產品服務、專業的人員隊伍、專屬的風險政策、專項的經營政策和專門的信息系統。
在總行,浙商銀行設有科創金融部,給予更大力度的配套政策支持,對專營機構和團隊實施差異化績效考核。同時,全行著力打造三支專業隊伍——專業客戶經理、專職產品經理和專崗評審人員隊伍。特別是在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和科創資源稟賦較好區域,重點配備力量,為企業提供“五星級”的專業服務。
面對科創型企業“專、輕、長”的特征,浙商銀行不看“磚頭”看“專利”,將目光轉向關注企業未來價值成長空間,通過“看懂”科技型企業的專利價值、創新能力,以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破解中小科技企業貸款難困局。
多年來,浙商銀行持續深化與科技企業合作,通過“科創共擔貸”“科創銀投貸”“人才支持貸”“知識產權貸”等產品,提供VIE類跨境金融、撮合投資及上市輔導、員工激勵并購融資等創新服務,為科技型企業發展不斷注入金融動能。
同時,浙商銀行以“善本金融”服務理念,積極扛起省屬金融企業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使命擔當,不斷完善特色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優化金融供給。通過金融顧問送政策、送服務入企,協調聯系各級金融機構加大在制造業、普惠小微企業、科創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投入力度。目前,浙商銀行已牽頭帶領浙江省4200多名金融顧問,累計服務企業超8萬家,幫助融資超5600億元。
針對風險防控難題,浙商銀行推出了科技型企業專屬評級和授信模型,實現金融產品審批流程的線上化、自動化;同時,不斷為科技金融創新裝上“數據管理引擎”,同步推進一百余個數字化應用項目,為授信審批提供決策依據。
此外,其他銀行服務新質生產力的成功經驗也值得股份制行商業銀行借鑒。
比如在產業研究方面,工商銀行充分發揮在信貸、產業、行業、區域等領域的研究經驗,構建涵蓋了區域畫像、行業視圖、全產業鏈分析、特色行研等多個層面的立體化、體系化投行研究。
在產品創新方面,中國銀行打造了“商行+多元化金融”“貸款+直接投資”“融資+融智”等多種服務模式,推出知識產權質押、“專精特新”貸等系列產品,大力支持科創企業發展。
在資源協同方面,上海銀行持續加強與政府、平臺協會的對接與聯動,整合產、政、研、學等外部資源,形成多方合作模式。
總之,銀行機構服務新質生產力具有巨大市場潛力和想象空間,需要商業銀行加強頂層設計,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系統化推進,久久為功。
未來已來,在服務新質生產力的新“風口”上,銀行機構準備好了嗎?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35家A股銀行2024年報掃描:12家資產兩位數增長,8家營收負增長,浦發利潤增長領跑
在已披露經營業績的35家上市銀行中,大部分實現利潤正增長,僅有3家銀行出現下滑,整體不良貸款率均較上年末有所下降。6家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PK:強者恒強,凈息差收窄引發存款降息潮
6家民營銀行業績呈現頭部增長與尾部承壓的狀態,在凈息差收窄的背景下,民營銀行開始降低存款利率。
WEMONEY研究室
共2665篇文章
追蹤數字金融發展動向,探索金融科技融合之道,解讀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創新。
最近更新文章
-
農行2024年業績領跑同業背后:縣域金融正從“戰略支點”成長為“增長引擎”
2025-04-03消費金融 -
建信消費金融2024年業績大漲,總資產達125.73億元
2025-04-03消費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