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外資支付機構貝寶支付來了,附回應!
今日,「支付百科」注意到,國付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信息變更,企業名稱正式變更為“貝寶支付(北京)有限公司”,成為今年又一家更名的持牌第三方支付機構。對于更名緣由,PayPal對「支付百科」表示:作為PayPal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將致力于為中國用戶帶來安全、合規、便捷的跨境支付體驗。
01
已被PayPal全資控股
伴隨著此次企業名稱的變更,國付寶(以下簡稱“國付寶”)的經營范圍也有所調整,同時新增了一名高管人員陳鶴,其具體職務并未顯示,目前貝寶支付(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寶支付”)的主要成員共有5名。
目前,貝寶支付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為邱寒,同時也是最終受益人,副董事長為于嘉寧,還有兩名董事,分別是安軍和洪大鈞。「支付百科」認為,此次更名一方面是與自身業務發展有關,包括滴滴將一九付更名為滴滴支付、攜程將上海東方匯融更名為程付通,收購支付牌照后,更改的名稱大多與互聯網機構名稱吻合。
另一方面或許是為了迎合央行支付新規的要求,2021年1月,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征求意見稿)》。《條例》指出,設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名稱中應當標明“支付”字樣,不從事支付業務的,任何單位不得在單位名稱中使用“支付”字樣。
今年2月份,上海匯付數據服務有限公司也發生工商信息變更,公司名稱變更為上海匯付支付有限公司,新名稱中帶有“支付”字樣,后續可能會有更多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更名。
企查查顯示,貝寶支付的大股東為北京智融信達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70%,二股東為美銀寶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30%,北京智融信達科技有限公司是美銀寶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子公司。
美銀寶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是PayPal在華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說,PayPal早已拿下了國付寶100%的股權,將國付寶更名為貝寶支付更是合情合理。
02
不會與支付寶微信競爭
實際上,PayPal多年前就渴望獲得國內支付牌照,從央行發放首批支付牌時,PayPal總部以及PayPal中國就一直對此保持關心,一直與央行進行溝通探討,2015年時,PayPal當時還在繼續申請中國本土支付牌照。
后來隨著央行發放支付牌照的通道關閉,PayPal開始考慮直接收購第三方支付機構。2019年9月,PayPal通過旗下的全資子公司美銀寶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收購國付寶70%的股權,從而間接獲得了支付牌照。收購國付寶70%股權后,PayPal又在去年再度出手,收購了國付寶另外的30%股權,之后不僅PayPal在華子公司美銀寶注冊資本由14.8億增至35.6億人民幣,國付寶注冊資本也由1.42億增加到了24.3億,增長幅度高達16倍。
被PayPal收購的國付寶,于2011年12月獲中國人民銀行頒發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業務許可,2015年獲基金支付業務許可,2016年獲預付費卡發行與受理業務許可(海南省、陜西省、云南省、湖南省、北京市)。近期,國付寶發布了關于終止(多功能)預付卡業務的公告,稱由于業務發展戰略的調整,決定終止預付卡業務,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批復同意,在5月13日00:00點正式終止全部(多功能)預付卡業務。
正式入華的PayPal,曾被認為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強勁的對手。但當被問到是否會在中國市場再建一個支付寶、微信支付,貝寶支付法人邱寒表示,中國已經有 200 多家支付公司,PayPal不會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產生直接競爭。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文章僅作為資訊傳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觀點導向,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支付百科
共115篇文章
知名支付行業內容平臺,長期分享獨家與深度評論,隸屬ShowFin智庫